为什么孩子总是想学好,却又做不到?这背后的原因竟然是……

作者:主创团·瑾山月心理学博士林紫分享过一个案例:有个初三女生,成绩很好,可就在中考前厌学了。考试在即,父母急得不行,就气呼呼地质问:“你到底有什么不满意的,为了你我们算是尽心尽力了!”而女儿一听这话,也大哭着说:“就是你们对我太好,期待太高了,什么985/211,听得我都烦了。”于是爸爸问:“希望你有个好未来有错吗?”女儿立即怼了回去:“那是你们的未来,不是我的未来。”一开始,我觉得这个小姑娘太不懂事了,怎么可以拿前途开玩笑。直到和我自己的孩子谈完心后,才了解到,现在的孩子太难了。孩子对我说,她也想当学霸,可作业太多、辅导班太满,每天都很累很烦。这种状态下,她实在无法高质量地读书学习,自己也很懊恼无助。听孩子这么说,我很是心疼。原本她这个年纪,应该在阳光下疯跑,像地里的麦子一样迎风就长。却为了一个个目标,一份份期待,活成了温室里无精打采的盆栽。林紫博士说:“父母应当要系统地看待生命,让孩子的生命之花,开出他们自己在生命原野中原本的模样。”别怪孩子做不好,一个很关键的因素,是我们忽视了他们的真实处境和成长规律。为什么孩子总做不好背后的原因令人泪目我同事的儿子小豪,在我们本地的一所国际高中读书。去年这所高中有五六个人拿到了剑桥的入学邀请。于是同事便把小豪的升学目标,从国内名校升级成常青藤。伴随而来的,必然是更加紧张的安排和更高的要求。但事与愿违的是,小豪的学习状态是越来越差。他沮丧地说:“复习题好难,我算不出答案,还有那些英文阅读,和天书似的。我不是不想学好,可我就是跳起来,都够不到名校的门槛。”同事不知如何是好,就来办公室和我们商量。我忽然想起了一个心理学概念——习得性无助。意思是,如果一个人总是失败,那他就会陷入一种对现实无力的绝望中。而小小年纪的孩子们,完全不懂这些背后的原因,就只会不停地自责。他们没经过什么大风大浪,一点小磕小绊,都可能是跨不过去的鸿沟。就像网上说的,小时候,上学迟到五分钟,忘记戴红领巾都是天大的事。也只有长大后才意识到,这些不过是漫长人生中一个小小的插曲。我们心疼小时候的自己,却很难共情孩子。因为在我们心里,孩子太重要太重要。一定要不遗余力地为他规划,一定要狠下心来雕刻他。但结果却是,我们越用力,孩子反而越无力。曾有人打过一个比方,拿成年人赚钱举例。如果给你定的目标是年入百万,但你的能力一年最多赚10万。你会怎么做?你会说,那就一点一点努力呗。于是,每天一回家,全家人就开始围着你问:努力了没?怎么没有成效?这个时候,你再怎么争辩都无济于事,因为你拿不出大家想看的结果。紧接着,各种质疑、打击、规劝,像雪花一样铺天盖地地袭来。渐渐地你也开始怀疑自己,直到确定自己很差劲之后,就再也没了努力的劲头。我们的孩子,经历的正是这个过程!我们对目标的实现太过急切,急切到顾不上孩子的身心状态。你不想多赚点钱吗,太想了,孩子不想变优秀吗?他也想啊。但有时候,目标不是想想就能实现的。尤其是孩子,他最需要的,还是父母的帮助。真爱孩子就陪他走过这段最为艰难的路村上春树曾说过:“孩子就像一棵小树苗,家庭环境就是浇灌的水。”成长过程中,父母一定要无条件站在孩子身后,成为他最大的助力。①帮孩子松弛下来,守护他的生命能量前段时间,有个视频火了。上海的一位爸爸,看女儿写作业到十点了还没做完。二话不说,拿过女儿的数学卷子来,写完了。还嘱咐孩子说:“别怕,作业我搞定,你快去休息。”本以为评论区会有铺天盖地的指责,谁曾想大家却纷纷称赞说:“你做了我一直想做却又不敢做的事。”很多父母早就意识到孩子的辛苦了。而我们要做的,是想办法帮孩子松弛下来。● 少报几个兴趣班,缺几项才艺不会影响未来;● 周末带孩子疯玩,休息一两天不会怎么样;● 晚上带孩子高效学习,别再搞题海战术;● 把成绩看轻点,从根本上分解孩子的压力。美国作家Jennifer Senior在演讲中说:“当我们竭力追求培养幸福快乐的小孩的时候,我们承担着错误的思想负担。”凡事不宜用力过猛,先让孩子松弛下来,才能守护住他的生命能量。②最好的教育,是给孩子成功体验浙江大学胡兰海博士做过的一个实验:让两只白鼠在透明卷筒里相向而行,看它们谁会把谁推出去。几次后发现,强势的白鼠总是会把弱势的那一只逼得倒退。接下来,实验员在弱势的白鼠身上安放电极,让它充分发挥潜能。果然这只小白鼠变得斗志满满,连续六次把强势的那一只撵了出去。随后实验员撤掉电极,发现原本弱势的白鼠依然会赢。因为,六次的成功足以让这只白鼠获得信心去挑战强者。对于孩子来说,也是如此。每一次成功的体验,都会让他更加确信“我可以”。但不同,我们并不是为了赢,而是帮他养成一种积极的思维方式。稻盛和夫说:人生过得幸福的人,都持有积极的思维方式。教会孩子积极地面对事情,为的是他余生的幸福。多鼓励、多肯定,也允许孩子多尝试、多探索。有了父母的赞许,他会成长为更有力量的人。③失败了也没关系,给足孩子心理支撑孩子失败了,你都怎么安慰?“这并不难”“别人行你也可以”“我相信你会迎难而上”……如果这么说,孩子会更不耐烦,觉得这是对他的二次否定。因为实际情况是,他没做好,就是事情有难度,就是能力跟不上。那要怎么做呢?有个万能公式——共情+分享+帮助举个例子,我孩子上初中后,数学跟不上。我了解情况后,首先和孩子说起我的糗事。当年读高中,我英语特别差,回回都倒数。我就对孩子说,妈妈当时被老师点名,站在教室后面反思。所以我特别理解你,碰上搞不懂的学科,就是很无助。但现在和以前不同了,你有很多“抓手”。可以上网查查数学怎么学最高效,也可以去辅导班补补课。或者,我们去学校和老师沟通,找成绩好的同学请教经验。别怕,妈妈一直陪着你,直到我们拿下数学这门课。美国心理学家马丁·塞利格曼说:“人天生是悲观者,而后天我们要主动修炼成为一个乐观主义者。”我们安慰孩子,目的就是为了让他利用挫折养成乐观的人生态度。④告诉孩子,无论怎么他都值得被爱前阵子上映的电影《好东西》中,妈妈王铁梅和女儿茉莉的故事打动了无数人。王铁梅会每天亲手给女儿做一日三餐,会风雨无阻接送她上学,会关心她的喜好心情。女儿在墙上画画,铁梅不仅不责怪,还夸赞她“你比米开朗琪罗还要厉害!”女儿想上台表演,王铁梅就鼓励孩子去尝试各种乐器,不管是什么她都支持。在爱的滋养下,茉莉成长为一个非常乐观自信的人。安全感,是一个孩子对抗压力的杀手锏。我们一定要在孩子最迷茫的时候,给足他关怀。这样,孩子才有面对一切的勇气。有个热门问答。你希望孩子将来变成什么样?其中一个回答,获赞最多。“我希望孩子未来成为一个阳光少年,能做他自己喜欢的事;他能把笑容挂在脸上,随时都能感觉到来自家庭的温暖与爱;他可以成为一个永远积极的人,碰上点挫折也不会气馁。”每一条,都不是多么宏大的叙事。全是微小的、平凡的、可触碰的。我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如此,也知道你的初心从未变过。那就让我们一起,成为孩子的避风港,再带他驶入更为开阔的人生。与家长朋友们共勉。
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
时尚
涉华条款全被删,与他有关?
下一篇:亲人去世后,为什么要守灵?守灵守的是什么?守灵3大忌讳要谨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