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是:新闻实时网 > 情感

毫无底线!虚构悲惨骗流量,带着宝宝送外卖的40万大网红已落网!

新闻实时网2025-04-05 07:36:38【情感】24人已围观

简介

前言“今天送了43单,赚了300多块钱,小姑娘还不小心磕到了脸。”“刷到视频的哥哥姐姐们,给我们点个赞吧。”短短的几句话,加上画面中孩子的无助眼神,让人心生怜悯,可谁能想到,这竟然是孩子爸爸精心编写的剧本,这是怎么回事?卖惨博关注男子

前言“今天送了43单,赚了300多块钱,小姑娘还不小心磕到了脸。”“刷到视频的哥哥姐姐们,给我们点个赞吧。”短短的几句话,加上画面中孩子的无助眼神,让人心生怜悯,可谁能想到,这竟然是孩子爸爸精心编写的剧本,这是怎么回事?卖惨博关注男子发布的视频,很快吸引了数万观众的关注,他讲述的内容直击人心,一个单亲父亲努力拉扯女儿,靠送外卖为生。这类视频被网友大量转发评论,点赞数轻松突破几十万,短短几周内,男子积累了40多万粉丝,成为各大短视频平台的热门博主。可真相并不像他描述的那样,经过深入调查发现,视频中那个让人动容的外卖骑手形象完全是虚构的。实际该男子并不是外卖员,他买的外卖制服和头盔不过是道具,他的家庭生活幸福美满,孩子的母亲也在身边。而所谓的送外卖养家的故事,只是他博取流量的一个骗局,男子得到了警方的行政处罚,虽然真相被揭露,但他的短视频已经为他带来了不少经济收益。这样卖惨的例子网上比比皆是,在短视频平台上,这一类视频让无数网友泪目。深夜的街道上,一辆电动车上放着一个摇篮,里面睡着一个婴儿,骑手母亲小心翼翼地守护着。另一段视频中,这位母亲坐在路边,用鼻饲管喂养自己的患病孩子,诉说家庭的艰难,视频配文写道:“多可怜啊,一个母亲带着患儿送外卖,只为了赚些医药费。”类似的短视频迅速在网络上流传开来,引发广泛关注,但这些视频同样是摆拍的假象。外卖平台官方调查后发现,视频中的场景是精心设计的,内容严重失实。视频的拍摄者通过制造悲惨情节,利用观众的同情心,获得巨大的流量和关注。如果这些骑手的视频是个别博主的伪装,那么接下来的案例,则揭示了更为复杂的运作模式。凉山网红四川凉山地区,一名叫“凉山孟阳”的女孩通过短视频平台吸引了大量粉丝她穿着破旧的衣服,身后是一座摇摇欲坠的木屋。她说自己父母双亡,独自拉扯几个弟妹,她脸上始终挂着坚强的笑容,讲述着一个又一个“感人”的故事。很快,“凉山孟阳”开始通过直播售卖“大凉山原生态农产品”,包括山核桃、雪燕等。她对观众说:“大家不要刷礼物,省下钱买我们的农产品,这样能帮助我们这边的乡亲们。”观众被她的坚强和故事打动,纷纷解囊支持,直播间销量节节攀升。可温情背后,却是一个完全不同的现实,网友实地调查后发现,“凉山孟阳”不仅父母健在,生活条件也不算贫困,她所谓的破旧木屋只是村里早已废弃的农舍。她售卖的“原生态农产品”,根本不是来自凉山,而是从成都的批发市场购入的普通商品。经警方调查,这一切都是一家MCN机构策划的骗局,他们精心包装“凉山孟阳”这一账号,利用摆拍视频吸引流量,再通过虚假宣传获利。从外卖骑手到“凉山孟阳”,从个人伪装到团队策划,让我们看到网络虚假宣传背后,日益复杂的利益链条。这些案例的共同点在于,它们都以悲惨的人设吸引观众的关注,利用公众的善意作为牟利的工具,这些手段不仅欺骗了消费者,还破坏了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和地区的形象。更值得注意的是,部分团队已经形成了产业化运作的模式,幕后团队会为“网红”精心设计人设,安排他们拍摄煽情视频。视频中的场景常常选择在偏远地区,以废弃房屋、破旧衣服等元素制造贫困的假象。通过强烈的对比和戏剧化的演绎,这些视频精准击中社会情绪,让观众产生同情心并积极掏钱支持。这些虚假的宣传不仅是对公众信任的伤害,也对真正需要帮助的贫困地区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。以凉山地区为例,当地在脱贫攻坚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,社会经济逐步改善,许多村民通过正规助农项目实现了收入增加。然而,这些精心编造的“卖惨”直播,却让外界对凉山形成了新的刻板印象。类似的虚假助农行为,会削弱公众对真正助农项目的信任,甚至让一些消费者不愿再购买凉山地区的农副产品,对于那些正规助农的农户和商家来说,这无疑是巨大的打击。他们没有“悲惨人设”和精心策划的剧本,只能依靠真实的产品和努力去赢得消费者的信任,但这些却很难与充满情感渲染的假冒账号竞争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监管部门加强了对虚假宣传和违规操作的打击力度。以凉山“孟阳”案为例,警方经过长达数月的调查,揭开了这一系列虚假宣传背后的产业链。该案涉及的MCN机构,通过剧本策划、摆拍、直播售卖等手段,累计销售额超3000万元,非法获利超过1000万元,最终,这些涉案人员因虚假广告罪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,并处以高额罚金。结语类似的虚假宣传并未完全消失,一些幕后团队不断变换手法,通过新的剧本和更隐蔽的操作继续欺骗公众。这些团队深知情感共鸣是流量的核心,他们不断打磨视频的细节,让每一个镜头都带有“真实感”,让观众无法察觉其中的破绽。对此,专家们建议,从长远来看,监管的重点应放在平台责任和行业规范上。一方面,短视频平台应强化内容审核机制,杜绝明显的虚假摆拍和情感操控视频;另一方面,应该建立行业自律公约,对MCN机构的行为进行限制,杜绝恶性竞争。社会也需要通过普及媒体素养教育,提高公众的甄别能力,帮助他们在观看类似视频时具备一定的判断力。消费者的信任是一种宝贵的资源,一旦这种信任被滥用,不仅伤害了个体的利益,更会削弱整个社会的诚信体系。虚假的卖惨直播不仅挑战了道德底线,还触碰了法律的红线,任何追求流量的行为,都不应以欺骗为代价。参考信源光明网,2024-10-23,《外卖骑手带着患儿送外卖?谣言!“均为虚假摆拍”》信网,2024-12-03,《带着孩子送外卖?网红“小松”扮外卖员博同情骗流量被抓》光明网,2024-03-27,《“凉山孟阳”“凉山阿泽”,背后是谁?》
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
很赞哦!(30)

热门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