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新闻

"梦想导师"高考公开课:志愿填报要斗智斗勇(六)

高考频道特别制作了“梦想导师”高考公开课,每期一个主题,按照倒计时的热点,一一为大家解读。今天邀请到的是著名教育专家,高考志愿填报辅导专家熊丙奇老师。他将为广大考生朋友们解读科学填报高考志愿的三部曲。

教育:在填报志愿的时候我们那时候对专业很纠结,但现在不一样,现在很多学生和家长对有些专业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,但这个专业和四年之后的就业怎么样怎样平衡?熊丙奇:我觉得选专业这方面还是有很多误区的,望文生义的情况还是很多,很多学生和家长事先并没有特别了解这个专业,因此有些时候会产生一些误解,另外,同一个专业在不同学校的实力也不一样,同样专业的重点也不一样,千万不要以这个学校去推估另外一个学校,一个学校的专业和这个学校是相关的,在有的学校,这个专业是特色专业,强势专业,在另外的学校可能就是一般专业,甚至是很普通的专业,所以我们要了解这个学校的全貌和专业整体发展的情况,比如了解它的师资,了解它具体的核心课程,了解它的教学方式,还有今后学生的去向,这很关键。在选择专业的时候,现在很多人关注四年之后的就业去向,这一点上大家都非常迷茫,我们看到学校提供了很多数据,似乎也不太准确,很难判断究竟是好还是坏,即便是就业率也不能知道后面的就业质量……教育: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是两码事。熊丙奇:因此我们在选专业的时候要有四个方面的角度:第一个角度是兴趣角度,学生对什么感兴趣,这是要好好分析的,我们现在很多学生没有兴趣,有统计显示大概有90%的学生找不到自己明确的信息,我这个分数究竟进哪个学校可以,没有兴趣就会导致填志愿的时候很迷茫,同时导致未来的职业生涯、学业发展出现问题,因为可能会不满意自己的专业,调查显示进入大学之后对自己专业很满意的学生非常少,我们要找到自己的兴趣,以兴趣为线索来找。如果是没有兴趣的学生,第二个角度就是根据专业的社会需求的角度来找,有些时候专业热门,我们会产生一些误解,认为今后工作环境比较好的会是热门,比如到银行,金融工作都是在银行系统,环境也很不错,就这样填。还有的某个学校开设的专业很多,他认为这个专业是热门的,还有的某个专业招生人数很多,也是热门的,因为热门的才招得多,这些都是错的,真正的冷热是供需概念,供大于求就是冷门,供小于求就是热门,往往这些年扩招很多的工科专业、理科专业,还有一些貌似环境比较艰苦的专业往往是热门专业,因为供需关系不一样,而那些我们认为很热门的反而变成冷门,如果真正从就业角度考虑的话,一定要考虑社会需求。其实我们可以看到这几年都是理工科专业更好地就业,而很多人文社科类专业就业率反而比较低,因此我们要了解真实的社会需求,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孩子真正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,不会面临就业冷门的尴尬。教育:我能问一个问题吗?我考虑到当前的社会需求,它能够见证四年后的社会需求吗?熊丙奇:它是一个趋势,如果有些家长做的很仔细的话就会了解整个国家的产业政策,地方的行业发展政策,这几年高校专业的开办情况,他都可以分析出来,其实这些信息在国外,政府会向学校和家长提供的,美国政府就会经常做这样的事儿,提供很多数据让你去分析学校。但现在我们的信息太少,这就导致了需要我们大家做很多仔细的工作,比如人事部会预测几年之后某些专业会怎么样,会发每个季度的需求,有些家长会做研究,需要花很多工夫。总体来说考虑到现实的专业情况、招生情况、社会需求情况,相对来说理工专业的需求更旺盛,因为扩招比较少,本身这些学业的成本也比较高,需要学生读得比较累,如果学生想找个相对轻松的,学得轻松,就业必然难。第二就是选择专业的时候要结合这个学校选择,刚才讲过,一个学校有很多专业,但不是说这个专业在这个学校里都是热门的,都是强势的,我们应该分析这个学校传统的办学定位、办学传统、办学特色,找到他们的特色专业,第一方面可以在里面学习到更好的知识、更好的训练,另一方面整体来讲在中国高等教育大扩招的情况下,总之这个学校的特色专业质量应该有所保障,不是的话就很难讲,这是需要大家注意的三个方面。如果我们既不了解自己的兴趣,又不了解社会的需求,同时对这个学校的特色也不是特别了解,怎么去判断专业呢?其实很简单,用分数,一个学校不是专业每年都会公布它的录取分数吗?其实专业可以排序,排序之后我们就会发现很多专业会出现规律性,往往录取分数高的专业会比较集中,录取分数低的专业也集中,分数实际上反映出学生的兴趣,学生的选择走向,这个学科实力以及它的就业前景,是一个综合反映,几年下来就可以看出来,因此你们这样一分析就可以把专业大致分成几个层次:最热门的、较热门的、居中的、一般热门的、冷门的,由此进行判断,你的实力刚好进这个学校的门槛,那你只能选择较冷门的专业,如果你的实力完全可以超过这个学校的分数线,而且比较有把握,那你就可以选择热门专业,这是我们在选择学校和专业时必须注意的,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比较理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,而不是盲目的、道听途说的,跟风的,这样就可能导致不能进入自己满意的学校、满意的专业。

本文来源:教育频道专稿

责任编辑:

王晓易_NE0011

1

2

3

4

5

6

7

8

分享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