湖州竹派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画派,成熟于北宋中后期。创始人:文同、苏轼。他们虽籍隶四川,但画史上皆谓为“湖州竹派”始祖。元丰元年(1078年),文同奉命为湖州(今浙江吴兴)太守,未到任,病故陈州(今河南淮阳);苏轼接任湖州太守,未几坐狱贬黄州。湖州竹派以地名来称呼,与湖州本地的经济、文化繁荣以及盛产竹类植物的优越自然条件密切相关。以竹为主要表现内容。竹画在中国画中历史悠久,分为设色竹子和墨竹画两种,而湖州竹派以墨竹画为主。文同画竹,创深墨为面、淡墨为背之法,主张画竹必先“胸有成竹”。他把中国书法的抽象美和布局美引入墨竹画中,使墨竹画脱离了工笔设色花鸟画而自成一派,写实而不繁琐,形神兼备。湖州竹派的作品抒情寄兴,状物言志,不完全拘泥于形似格法,而是追求形神统一,表现高洁品格,极富审美情趣。代表人物:文同:北宋画家,字与可,自号笑笑先生、锦江道人,世称石室先生。他尤长于画竹,有“墨竹大师”之称。苏轼:文同的表亲及好友,受文同影响而长于墨竹。他提出了“论画以形似,见与儿童邻”的见解,强调绘画应重神似而非仅形似。元代继承者包括李衍、赵孟頫、高克恭、吴镇、柯九思等,他们进一步发展了湖州竹派的技法,对后世影响很大。明清及近代名家:如王绂、夏昶、吴昌硕等,他们各自在湖州竹派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和发展。湖州竹派是历史最久远、影响中国整个绘画史的重要画派之一。它不仅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,还对中国文人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。湖州竹派倡导和实践的诗书画三者在思维方式、创作表达以及品评欣赏上的共同要求,既是中国人文精神的一种具体的展开,又为人们指出了一种新的审美趋向。在当代,湖州竹派依然有众多传承者。例如,杨志立作为当代湖州竹派的代表画家之一,专修宋元墨竹,坚守文同、苏东坡的艺术主张,继承并发展湖州竹派的笔墨精神和表现形式。宋 文同《墨竹》 绢本水墨 宋 苏轼(传)《墨竹图》纸本水墨 元 李衎《墨竹新篁图》 绢本水墨 元 高克恭《墨竹坡石图轴》 纸本水墨 元 柯九思《仿文与可竹枝图》 绢本水墨 元 倪瓒《春雨新篁》纸本水墨 明 王绂《古木竹石》 纸本水墨 元 赵孟頫《古木竹石图轴》 绢本水墨 元 赵孟頫《窠木竹石》绢本水墨 元 赵孟頫《兰石图》绢本水墨 元 赵孟頫《竹石图轴》绢本水墨 元 柯九思《画大士》 纸本水墨 元 柯九思 《清閟阁墨竹图》 纸本水墨 元 柯九思《晚香高节》纸本水墨 元 李衎《墨竹图》 纸本水墨 元 李衎《四季平安》绢本水墨 元 李衎《修篁树石图》绢本水墨 元 倪瓒《竹树野石》纸本水墨 元 倪瓒《画竹》 纸本水墨 元 吴镇《墨竹坡石图》纸本水墨 元 吴镇《筼筜清影图》纸本水墨 元 吴镇《竹石》纸本水墨 明 王绂《淇渭图》纸本水墨 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