坤鹏论:读《形而上学》学习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哲学(191)

时间:2025-04-04 13:25:55 转载源:每日资讯网 作者:半夏微凉 点击:3861次

沉默有可能是金,也有可能是空。——坤鹏论在整个第十卷中,亚里士多德重点讨论了一和多的问题,以及与之有密切联系的事物之间的差异,包括:对立、反对和矛盾(即最大的差异)等问题,最终进而揭示出通型不能独立地是不灭坏的事物。这是这一卷的一大特色,它表明亚里士多德对问题的研究,步步深入、穷追不舍、辟里入微的特点。第十卷第一章(上)原文:我们前在词类集释中曾说明“一”有数义;元一虽为义甚广,凡事物之直接由于本性,不由属性而为一者,可综归为四类。解释:前文中关于名词集解释时我们曾详细地阐述了“一”的多个含义;元一虽然含义挺多,但是,那些首要、直接因为本性而非因为其偶然因素被称为一的事物,都可以归纳为四类。原文:(一)延续的事物,其所为延续或是一般的或以专指“那”出于本性的生长,非由接触,或被捆紮,而成一者;在这一类中,其活动较单纯而一致的,应是更严格更优先地合乎“一”的命意。解释:(1)连续性的事物,那连续的事物,或者是绝对地或者更加是由于本性而成的,不是因为接触,也不是由于被捆绑在一起而联结成为一的;在这一类中间,其中运动比较单纯简单且一致不可分的,应该是更为严格也更为优先地贴近于“一”的本意的。这里就涉及他将要在下面一些章中详细讨论的作为单个统一的“一”的种种情况了。这也涉及下面他要讨论的作为整体“一”的含义。原文:(二)成为整体而具有一定形式者为较高级的“一”,在这类中,其延续之原因当以出于自性,不以胶粘或搭钉而合成者为重。解释:(2)具备了一定形状和形式且成为整体合一的属于更高级别的“一”,这类中,其连续的原因也应该是出于它自身具有联结性的本性,不是由于强制,比如:用胶水粘连或是用钉子钉,或者捆绑而合成的。原文:这一类事物的活动在空间与时间上均属一致而不可区分;因此,明显地,如一事物具有基本运动(即空间运动)中的基本型式(即圆运动),这事物基本上就是一个空间量体。解释:这类事物的运动在地点和时间上是一个而且是不可分离的;所以,很清楚,如果一个事物由于本性而具有第一种运动(指沿轨道的圆周运动)的第一本原,它就是原初意义的大小和一。原文:于是,有些事物就因其延续或整体而成“一”,另有些则因其公式为一而成“一”。解释:于是,有些事物就会因为其连续性质或是整体性而成为“一”,另外一些则是因为公式为一而成为“一”。换言之,这一类是比较第一类更为稳定的作为一个整体的“一”,这种由于本性而非强制(比如用强力或捆绑或用钉子钉上或胶水粘上,等等)形成的整体,而并非仅仅如前一类那样的比较松散的连续性而形成的一,亚里士多德称之为更高级别的一,即统一和整体。关于这一点,他在前面有些卷也曾讨论过,可见他很重视由于本性形成的整体和较松散的联结的区别,但是没有考虑过“用强力形成的统一体”,如果胶水粘成的一本书,或用钉子钉成的一个衣柜,它们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。为什么这样的统一的整体,就没有和本性而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具有相同的功能和地位呢?对于这一点,亚里士多德并没有给出任何解释和说明。而就这个问题而论,最强的统一体或整体是有机物(即有生命的动植物)的整体,其次才是其他的所谓由于本性而形成的种种统一体和整体,最后才是用外力施加影响而形成的统一体和整体。原文:这类事物在思想上是一,是不可区分的;所谓不可区分就是说这事物在形式或数上不可区分。解释:这类事物从思想上看来是一,是不可区分的;所谓的不可区分即是说这类事物在形式或是数量上是不可区分的。原文:(三)于是,个体之在数上为不可区分的,解释:(3)这样,个性于数量而言是不可区分的,因而每一个别的东西,当然是一。原文:与(四)在形式上,其理解与认识为不可区分的,所有这些足使本体成为一者,便当是基本命意上的“一”。解释:(4)在种类上,它在可知性和知识上是不可分的,所有那些足够让实体成为一的,一定就是原初意义上的“一”。原文:这些就是“元一”的四义——自然延续之事物,整体,个别与普遍。所有这些,有的是在活动上,有的是在思想或公式上不可区分,因而都成为“一”。解释:这些就是“元一”的四层含义——自然连续性的事物、整体性的事物、具体事物与普遍性事物(共相)。所有这些,有些是在运动上,有些是在思想或是公式上不能区分,因此都成为了“一”。本文由“坤鹏论”原创,未经同意谢绝转载

声明:个人原创,仅供参考
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
相关内容
精彩推荐
热门点击
友情链接